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。到今年年底,就滿六十五周歲了。
  十一歲那年,隨父母從河北來到了銀川,這一獃就是五十四年。在寧夏這塊土地上整整走過了半個世紀,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,見證了銀川的發展變化。
  剛來到銀川的時候,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,國家正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,內債外債交困、人民物質生活極其困難的時期。每個月就靠國家定量供應的十幾斤糧食和四兩植物油生活。蔬菜和其它副食品很少。那時別說沒有錢,就是有錢也買不上可以充饑的食物。很多家庭在月底的前幾天,總會無米下鍋,多數會用野菜充饑。住的條件就更差了,來銀川的頭兩年,就住在父親和他的工友們一起用“伐垃”(註:就是在地里挖的長方形的厚厚的土塊)壘起來的低矮的小土房裡,大約六、七個平方米,一家四口擠在一起。出行那就更困難了,上學、購物、走親訪友,基本上全是步行。誰家要是有一輛自行車,那是令左鄰右舍十分羡慕的事情。記得有一天,一位叔叔騎自行車到我家來串門,我對他的自行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,央求了半天,那位叔叔才答應我推出去轉一圈。那是我與自行車的第一次親密接觸,這件事著實讓我興奮了好幾天。
  一九六六年,我初中畢業了。按理說,十六、七歲的孩子應該是繼續上學的年齡,可是,文化大革命來了,國家動蕩了,學校不辦了,我們這些孩子都無學可上了。於是大家都響應國家的號召,“到農村去,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。”在六八年10月,我們銀川鐵中的同學來到了海原縣賈埫公社曹窪大隊插隊落戶。在農村可真是鍛煉人。挖糞、送糞、播種、鋤草、收割、打夯樣樣都得乾。這其中,拔麥子是最苦的活,有一次拔完麥子,我的手脫了幾層皮,把一個小指甲都脫掉了。就這樣摸爬滾打了兩年,在七零年12月,我被海原縣商業局錄用,成為了國家正式職工。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,不論在什麼崗位,做什麼工作,我都腳踏實地、認認真真,絕不允許自己出任何差錯。根據組織安排,我先後從事過營業員、婦聯幹部、廣播站播音員等工作。由於自己的勤奮和不懈努力,我的工作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和好評。我先後出席了自治區“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”參加了全區商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巡迴講用團,被單位評選為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等。在三十五歲那年,我順利考上了自治區黨校政治經濟學大專班,取得了大專文憑。九年後,又考上了自治區黨校領導幹部進修班,並取得了大學本科文憑,終於圓了我孜孜以求的大學夢。
  如今,我已經在正處級的工作崗位上退休十年了。回顧自己的前半生,我無怨無悔。自己年輕時經歷的艱難困苦,是我一生寶貴的精神財富,也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。目前,我正在享受著兒孫們帶來的天倫之樂,在銀川這個和諧美麗的城市中安度幸福的晚年。
  寧夏醫科大學退休幹部常秀貞   (原標題:我的支寧歲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dknpbcm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