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註:臺海網海峽導報
  “親, 你造(知道)茶葉蛋這東西有多奢華嗎?請看系列報道:《金秀賢獲香港富婆邀私人飯局 開價1個茶葉蛋》、《娶妻成本:深圳0.1個茶葉蛋奪魁 北京第二》、《六兄妹為祖傳茶葉蛋大打出手 茶葉蛋價值或過億》……”
  微博記錄顯示,自從2011年臺灣某電視節目播出受訪民眾坦言瞧不起大陸人,並諷刺大陸同胞吃不起茶葉蛋後,“茶葉蛋”便在大陸網絡上成了每年都會被熱議幾天的“神物”。而最近,或許是因為部分臺灣學生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持續延燒,這顆“陳年舊蛋”又被翻了出來,再次榮登新浪微博“熱門話題榜”。我們可愛的大陸網友,又一次紛紛曬出自己吃茶葉蛋的“炫富照”,在“你吃得起茶葉蛋嗎”的PK投票中,選擇“高帥富專屬消費品,購買要分期”的網友更是占了絕大多數。
  讀了兩篇臺灣年輕人寫的文章,頗多感觸。一篇署名鬱菱薇,她寫道:在臺灣,類似大陸人“吃不起茶葉蛋”的言論早已不是第一次產生,更有啼笑皆非的言論如在大陸“火車站吃方便面會被五六十個人圍觀”“洗衣機不是用來洗衣服而是用來洗菜”等在臺灣民眾中廣為流傳。她感嘆:小小一顆“茶葉蛋”已經真實的反映出兩岸同胞對於彼此的認知與寬容度——當臺灣同胞的“不瞭解”換來大陸同胞對於“井底之蛙”的無盡調侃,儘管這並非惡意,公眾是不是也應當反思,在兩岸和平發展、交流廣泛的今日,彼此之間為何還會隔著一顆茶葉蛋的距離?
  另一篇署名王睿豪,是“一名剛從大陸轉回臺灣讀書的國中生”。他寫道:返台讀書後,發現兩岸有許多不同,其中最大的不同在於兩岸的新聞內容。大陸講到臺灣的新聞,多半都是正面的,說臺灣街道很乾凈,臺灣人很有禮貌且富有人情味;而臺灣報道大陸的新聞,多半都是負面的,比如說大陸哪所學校又虐待小孩子之類。作者感嘆:大陸看到的,都是臺灣的優點,加以學習,所以大陸一直在進步;臺灣看到的,都是大陸的缺點,這樣子臺灣怎麼能不退步呢?我很希望臺灣的新聞能更全面的報道這個世界的變化,讓人民知道更多更正確的信息。
  一顆茶葉蛋讓大陸網友在調侃加自嘲的路上一副停不下來的節奏,卻難掩不被臺灣同胞瞭解的無奈與失望。但對於臺灣,大陸的年輕人又全部瞭解嗎?當臺灣年輕人反思“臺灣不應忽視大陸經濟表現正越來越好”時,大陸年輕人也在反思“在文明素質方面,和臺灣相比我們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”。雖然一顆茶葉蛋在兩岸年輕人中間橫起了一道鴻溝,但我們還是能從中更多的看到雙方期待理解的願望與努力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  在臺灣交流學習了半年的大陸學生焦碧碧,以她的親身經歷在《新京報》撰文說:“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”的話在臺灣並不能代表什麼主流看法,在臺灣,並不只有認為大陸人連茶葉蛋都消費不起的所謂“名嘴”,也有對大陸發展成果激賞不已的普通民眾。她寫道:無論是茶葉蛋風波還是反服貿協議,網友們惡搞歸惡搞,千萬莫因惡搞一葉障目。在搞笑之餘,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,兩岸間都要尋找更多機會增進瞭解。只有經由客觀認知、理性溝通,才能最終消弭隔閡。
  是的,“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”不是臺灣社會的主流看法,正如反服貿的學生也不能代表臺灣青年的普遍訴求一樣。臺灣青年羅鼎鈞在接受中國臺灣網採訪時向大陸網友指出:“如果看資料你就會知道,帶頭的那幾位都具有民進黨籍的背景”,更多的學生“事實上更想專註於學業,對這次活動完全沒興趣”。臺灣《聯合報》3月26日的社論亦指出:“人民”是一個弔詭的概念,尤其在媒體的放大效應下,幾千個街頭走動的群眾,有時竟顯得勝過幾百萬個被當成“背景值”的無名氏;但這樣的呈現究竟是真相,還是幻影?以服貿協議為例,反對者當然有權選擇他們的方式表達不滿;但支持服貿協議的人呢,他們在學生高呼“人民反對服貿”的聲浪里,卻被化為烏有了。
  羅鼎鈞說得好:“作為同一個民族,我們應該做的是在競爭和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提升,每一個青年人都有責任讓兩岸共同進步,而不是加深誤解。”大家都在期待:有一天“茶葉蛋”占據微博熱門榜時不再以自嘲的姿態呈現,有一天兩岸的年輕人不再在誤解中相互埋怨......(中國臺灣網評論員 趙靜)
  責任編輯:吳生林  (原標題:“一顆茶葉蛋”的走紅:根本停不下來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dknpbcm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